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 > 第624章 科技信息中心(2/4)
在于提升单个环节的运转效率。

    采购选型、机房建设成了当时信息化团队的主要工作。

    较高的硬件成本和频繁的故障,也使得信息化负责人们的精力更多用在了减少宕机等硬件维护工作上。

    计算机主任被打上了“救火队长”的标签,系统不“死机”就是最大的kpi。

    赵宏图也无可奈何,这大环境,缺乏人才,自己也不能凭空制造出来一个人才吧。

    东子在一次讲座上,称自己大三的时候,也就是1995年左右,他给别人写代码,一个晚上就能赚5万。

    要知道那是在1995年的时候,一个晚上赚5万,一个月就是150万,一年就是1800万,而且还是1995年的钱。

    可惜现在才1991年,他还没有来人大,不然赵宏图还真想甩给他20万,让他给自己写下代码看看。

    赵宏图从记忆里边检索,这时候,有一些什么有名的计算机方面的大才。

    中关村三君、华国程序员五杰?

    赵宏图拿着笔写了下来,吴小军、鲍越桥、刘绪、朱崇军、裘伯君、王将民……

    洋洋洒洒写下来二十来个名字,递给了王兴华,“兴华,这些计算机人才,如果能请到的话,就请过来。年薪二十万,分房,配车,配生活秘书。”

    “年薪二十万,还分房、配车?”王兴华惊讶道。

    他知道赵宏图对科技信息中心很看重,但是也没想到,看重到这个地步。

    要知道,华远集团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工资最多的也就几千块钱。

    看着手上这个名单,随便一个就能年薪几十万。

    比大部分的公司高层收入都要多了。

    由不得王兴华不惊讶。

    赵宏图说道,“这些不是一般人,值得那个待遇。就说裘伯君,听说1986年的时候,他花了9个晚上的时间,写出来一个通用的、支持多种打印机的西山文字打印驱动程序,以2000元、分10个月付清的价格卖给了四通,而四通500元一套,卖了好几百套。

    更别说88年到89年,他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边,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写,什么时候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