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根据曹军斥候的批次来大概推断曹军的位置,同样曹军也可以根据我们斥候出现的次数来推断我们的位置……更何况,要是不小心斥候落到了敌人手中……还不如就在这里等。这一次曹军领将,是曹真曹子丹,是曹氏之下相当优秀的年轻将领,若是可以擒杀此将,就是大功一件!』
谁能保证手下兵卒一定不会被俘?
又有谁能确保被俘虏的兵卒坚贞不屈,宁死不招?
至少在大汉这个年代,没有人可以做得到。
斐潜也不可能做得到。
所以与其赌不可能的风险,还不如稳守现有的筹码。
李典一项就是求稳,而且为了防止手下军校察觉到自己对于斥候的这个心思,还在末尾特意点名了功勋,将军校注意力转移出去……
显然,李典的策略成功了。
军校听闻来的是大鱼,皆颇为振奋,相互看了一眼,有些摩拳擦掌。
李典又是指了一下方才之前那名军校所言的三岔路口,『这条路也不能不防……这样,李队率,你带着百人,从采药道这里翻过去,多带战鼓旗帜,隐蔽好,若是真有曹军前来,便是鼓噪以作疑兵……还有这里……』
片刻之后,李典分派作战任务完毕,各个军校便是带着部队,分头而去。
……
……
几名曹军斥候离开了大部队,有些提心吊胆的查看着四周的山林,往前而行。
斐潜搞军备竞赛之后,也导致山东被迫跟注。
可不管怎么说都是慢了一步。
原本曹操的军制,完全没有细化,依旧是按照大汉原本的结构来走,被斐潜暴击了之后才痛定思痛,开始改革军队制度,可惜因为先天上的原因,导致始终不是这里有些问题就是哪里有些毛病。
就像是对待军中精锐,斐潜的做法是培养,而曹操的习惯是扒拉。
斐潜军中每年都有比赛,大比优胜可以进京深造,小比优良可以待遇提升,但是不管是进京学习深造的,还是在原本军中待遇提升的,都是可以自由选择未来的方向,或是成为更高一级的军校,去其他地区统领兵马,亦或是还在本地成为熟练骨干,相对自由度比较高,注重于个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