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三个月的书院学生算得准,算得快,简直就是啪啪打脸。
李世民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看向秦浩。
之前秦浩说书院学生能够胜任地方小吏,他还觉得有些夸张了,现在看来秦浩不仅没有夸张,反而有些谦虚了,入学三个月的学生就能做到这个程度,那要是三年毕业之后,岂不全都是栋梁之材?
李世民越想越激动,不免生出“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的豪迈。
“杜爱卿,你觉得书院这些学生还堪用否?”
杜如晦满脸尴尬的道:“堪用,可堪大用。”
“既如此,便给他们安排些事做吧,若是兵部不用,房爱卿那里可是缺人得很。”李世民难得见明断秋毫的杜如晦也有如此吃瘪的时候,忍不住出言调侃。
“臣,这就安排。”
杜如晦说完,还特地冲着书院一众学生鞠了一躬:“先前是老朽错怪了诸位,还请见谅。”
见杜如晦认错态度良好,李泰等人倒也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没有再让杜如晦难堪。
偏厅里又重新响起算珠撞击的清脆声响。
“秦爱卿,你着实给了朕一个惊喜啊。”李世民幽幽说道。
这一刻,李世民是真正切实的感受到了压力,三年之后,这一批学生将会成长到怎样的高度?朝堂上那些小官职是否不足以匹配他们的能力?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学生,三年后的每一年,学院都会有一批学生毕业。
李世民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会为人才太多而发愁。
同时,经此一事,书院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拔高到了远超国子监的高度。
“秦爱卿,书院若是缺些什么,尽可以报上来。”
秦浩冲着李世民躬身下拜:“臣遵旨。”
说实话,李世民的胸襟让秦浩也为之赞叹,大多数封建王朝的皇帝,在坐稳江山之后,基本都会选择求稳,只有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变革的时候,才会想要进行变法。
如果是在知否世界,秦浩敢肯定,哪怕是以贤明着称的仁宗皇帝,也会第一时间选择压制书院而不是支持,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只有能够突破这种局限的人,才有资格称之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