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一场特别的教学正在进行。
生物系毕业的技术员小王举着解剖图,向战士们讲解恐龙肌肉走向:
“霸王龙的颈部要这样塑形,才能体现爆发力。
“曾经操作挖掘机的大手,此刻小心翼翼地用镊子调整棉花纤维,为一只三角龙模型制作布满褶皱的皮肤。
角落里,几个战士正用3d打印笔给恐龙骨架上色,蓝紫色的光在棉絮间流转,仿佛亿万年前的生命在复苏。
这一天,王石磊接到了一个特殊的订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来邮件,希望定制一批“和平天使“主题的棉花玩偶,分发给全球战乱地区的儿童。
消息传开后,整个南疆兵团沸腾了。各师自发成立“和平工坊“,战士们白天完成常规订单,晚上就聚在一起设计新款式。
十六师的维吾尔族战士们用艾德莱斯绸为天使缝制长袍,在裙摆绣上橄榄枝。
二十师的柯尔克孜族姑娘们用羊毛编织出金色光环。
十八师的老兵们则把废旧的军用水壶熔铸成小铃铛,挂在天使腰间。
“这些铃铛的声音,要比枪炮声好听一万倍。“
一位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擦拭着铃铛说。
制作过程中,最让人揪心的是质量把控。
王石磊带着质检组走遍每个师,在二十师的车间里,他发现一个天使翅膀的金线出现了脱线。
当查出是新战士阿卜杜拉为了赶工疏忽时,这个高大的汉子急得眼眶通红。
“我想着早点做完,让孩子们早点拿到……“
他哽咽着说。王石磊没有责备,而是带着他重新缝制,一边操作一边说:
“每一针都连着远方孩子的笑脸,咱们军垦人,慢工才能出细活。“
随着交货日期临近,整个南疆兵团进入了“战时状态“。
但这次没有枪炮声,只有缝纫机的嗡鸣、剪裁布料的沙沙声,还有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在包装车间,战士们用棉花边角料做成小云朵,塞进包装盒里。
“让孩子们打开时,像收到一片会飘的天空。“
文书小刘在贺卡上写下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