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不幸,知县附郭。
大明的长沙府城,有两个三生不幸之人。
长沙县与善化县,一府双附郭。
这种事情并不罕见,像苏州府也是长洲县与吴县两县附郭。
还有三县附郭的,北齐时的邺城,就有邺、临漳、成安三个附郭县。
这还不算,最奇葩的是唐代的长安,原本是长安与万年双县附郭,却在乾封元年,这两县又分出来乾封县与明堂县,形成四县附郭,达成不可超越的记录。
此时的长沙城,从大西门进城,经永丰街出东长街,入大官园至落星田,抵浏阳门以下小吴门以上,南属善化县,北属长沙县。
占据半座长沙城的吉王府,大半都在长沙县辖内,这也是为何李步蟾一见“长沙县巡按察院”的牌子,就知道是为了察吉王府的原因所在。
李步蟾随着石安之,穿行在长沙的大街小巷当中,石安之曾经做过善化县丞,对城中道路很是熟稔,他带着李步蟾,过了司门口,折而往南,直奔南城而去。
南城,正是善化县管辖范围。
李步蟾闷头跟在身后,不住打量着眼前的长沙城。
说起来,李步蟾前世到过长沙,但一场大火之后,后世的长沙,与此时的长沙,几乎没有重叠之处。
南方的城池不像北方,北方都是规规矩矩的中轴对称的营造法式,“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只要方向感在线,很难走丢。
南方的城池就不一样了,不是在大山之下,就是在广川之上,所以营造起来,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每个城池都很任性。
像长沙的个性就非常突出,布局非常自由,随心所欲,九个城门,没有一个是对称的,虽然每个城门都有一条正街相通,但正街与正街之间,是没有直通的,整个长沙城,竟然没有一条街道,能够贯通东西或者穿透南北的。
长沙的街道,都是由正街延伸出横街,由横街再分成小道,由小道再化成小巷,区区长沙城,南北不到七里,东西不到四里,竟然有千余条街巷。
从高处俯瞰,长沙的街道宛如蛛网,恰似迷宫,就是老长沙都不敢保证自己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