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远了,回归正题。
今天这两封信,一封是巨子对出海大船安装蒸汽机的一些想法,并一些简图,写完后还附带着最近的一些算术心得。
第二封则是刚寄出第一封,想到了有其他事需要交代,于是马上又写了一封寄了过来。
朱七七拿着第一封信边看边点头,暗道不愧是墨家巨子,这是全才啊,能计算,会发明,虽然只是一个中古时期的古人,但是却无论是力学、光学还是热学都有一定的见解,甚至连化学变化都有属于自己的朴素却系统的理解。
朱七七觉得眼前的秦墨巨子可以完爆后世的那些科学家。
后世有哪个科学家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仅仅只是在战乱年间通过前辈的口口相传,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经验,就能对传统的经典物理和化学了解到这个地步的?
很多后世人觉得古人无知,殊不知真正无知的是他们,无论农学还是工学,包括各个学科,古人可从来不乏各界大能啊。
朱七七甚至怀疑,在她的那个时空的历史中,一定也存在过这样的大牛,但是因为战乱、政治、灾难甚至是保存不当,甚至包括知识传承中的保守思想,而断了传承,不为后人所知。
古代的知识传承那般脆弱,一不留神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被淹没了,以至于后世人完全不得而知,自己的先辈到底曾经有过何等的辉煌,反而只道是寻常。
手里握着巨子的信,朱七七心中止不住的怅然。
如何能让书籍竹简石刻等这些知识媒介更好的流传下去,一直流传到千年之后。这样的手段涉及到朱七七的知识盲区,对于知识媒介未来可能在时间长河中所遭受的种种命运,朱七七是毫无办法。
但是,她暗暗握拳,既然保存质量无法保证,那就只能靠数量来博。
她会尽己所能,让所有知识变成书籍,再通过朱家把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便利,让书籍多起来,多起来,再多起来,最终形成海量的藏书,她要在朱家每次社交送礼时都要附带图书,让所有世家都拥有大量书籍。现在的世家把持知识的传播,她无力对抗,那便将世家看不上的医匠农商这一类的书籍从她的田庄开始在底层中传播出去,她要让书籍遍布所有阶层,她就不信,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