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病毒传播的相应措施,现实中有不少可供参考的模版,小美的服务器中储存的就有大把。足够拿出几十套不重样的,在预警、封控、隔离、治疗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也幸好不管是天灾前还是天灾后,榕城居民的自觉性和服从性起码不是大洋西岸开心每一天的人民可比的。
想当年,那边不太接受类似的管控措施,可是搞出了不少骚操作,连老铁们玩剩下的舔铁栏杆都捡起来玩了个不亦乐乎。
基地地上一层设置的安全区本来就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封闭空间,内部也完成了分区管控,又增加了出入口和各分区之间的消杀隔离措施。
只要要求所有人员跨区域活动时,佩戴净化面罩,穿好防护服,基本也就够了。即便有什么病毒在安全区内部爆发,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外出人员的装备就相对麻烦一点,为了不影响行动效率,也为了让防护装备更耐用,方大宝为外出人员,专门设计了低配版的作战服。
为了以后升级迭代后便于区分,被付小秋命名为行者一型工作防护服。而付小秋、李锋和特战小队使用的作战服则被命名为卫士一型战斗防护服。
相比于卫士一型对战斗、生存、防御能力的全面加持,受限于材料限制和人员素质的差异。行者一型主要是增强基本的防辐射、防病毒能力以及保障户外生存的能力。
作战服有一定的物理防护能力,能够抵御一般的穿刺伤和钝器伤,能够挂载医疗包,采样工具和武器。表面设置自清洁涂层,疏水疏油,绝大部分污渍接触后都会在30秒内滑落。
配备呼吸面罩,能够有效隔离颗粒物,能对病毒进行灭活,通过半导体温控系统,维持呼吸气体温度恒定,在零下70摄氏度-90摄氏度的高温中都能使用。应急模式下,还可以切换为使用压缩纯氧罐供氧。
在小队集体活动时,可以选配应急生存背包,作为队伍中的后勤支援单位,背包内安装有通讯模块,可以在基地通讯范围内,随时进行沟通。
设有折叠式太阳能板,展开面积15㎡左右,输出功率120w
标准型医疗模块,可以进行应急止血、包扎,配置有自动体外除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