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你说这样的收纳筐有没有销路。”乔安喜问乔应怀。
乔应怀摸了摸下巴,说道:“目前的国内环境,可能会差些,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花钱去买这个。”
他顿了顿,又道:“闺女,难道你想做这个生意?现在可还不允许私人做生意,就算是有国营厂子去收购,可能簸箕,笸箩这些实用工具才更受欢迎。”
乔安喜点头,“那如果走外贸渠道呢?”
“外贸渠道?”乔应怀思忖片刻,“那应该会不错,这种手工艺品在海外很受欢迎,别说现在,就是在后世,这种手工艺品也是大量出口的。”
说到这里,乔应怀看着女儿,“闺女,你这是想做外贸?”
连正瑛也看着乔安喜。
“是。”乔安喜也不卖关子,“但其实也不是我想做生意,爸妈你们知道,我对做生意的兴趣也不是特别大。”
乔应怀和连正瑛点头,以前女儿对家里的生意就是没有太大的兴趣。
他们没什么意见,也不会逼她,由着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家族生意就由家族里哪个后辈能干又喜欢的上,不喜欢的就踏踏实实做好股东每年分红就好。
两口子也没说话,静等乔安喜的下文。
乔安喜说起了谭伟的情况,还有平山村那里的伤残军人,他们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
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就是经济上的来源。
那些伤残的军人,可能在体力上的劳动是要差些,做不了什么,但手工上的活很多人还是可以的。
像编筐这样的活计,在农村反而是男人来编的多。
不仅他们,他们的家属都可以一起做这个活。
但是筐编出来,除了要上交的,留下自用的,或者做人情送人的。
其它的他们也无法转化为金钱。
“对啊,不能买卖。”乔应怀道,其实,他已经有点明白女儿的想法了。
“那就不做普通的买卖。”乔安喜笑道,“国家不是在鼓励争创外汇吗?咱们就去给国家赚外汇去。”
这些收纳筐在现在国内的经济和生活现状下,基本是没有什么太大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