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爔心中怀着不解,安排好东北地区的事务后,一路向着北京城而去。
另一方面。
京城朝堂上,一众大臣对于皇上第五次北伐的情况忧心不已。
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消息,朱棣显然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
尽快分兵,以两翼牵制瓦剌部和兀良哈部的侧翼军队,以防其对明军形成合围。
皇上的心思他们当然清楚,无非就是集中兵力优势,以碾压之势逼迫草原诸部决战。
以达到一战彻底平定草原的目的,为他这一生的北伐事业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如此布局,自然有着他的好处,一但胜利,就可毕其功于一役。
大明往后几十年,将不用再担心来自草原的威胁,北境百姓很长一段时间也将免遭兵祸。
但如此布局,一但失利,大明整整六十万大军将处于草原诸部的包围之中。
到时候即便皇上想要撤退,都由不得他自己了,面临的将是草原诸部无休止的纠缠。
这个时候如果大明军队再想撤回关内,那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他们甚至有些不敢想象。
比如:大军损失过半;再比如皇上战死,汉赵二王携大军再发动一次“奉天靖难”。
再加上如今时间来到六月份,草原雨季即将到来,又为这场战争增加了不少不确定因素。
皇上以前打仗可是十分谨慎小心的,断不会像如今这样。
一众大臣心里都有了一个预感,当今皇上所剩的时间恐怕不多了,不然也不会如此冒进且不知进退。
如今只能祈祷斡难河这一场决战,皇上能够大胜,一战定乾坤。
然而世间有一条墨菲定律,那就是你越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
就在一众大臣为前线战事忧心不已的时候,斡难河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城。
这让朝堂一下子炸开了锅,大臣们惊慌失措,有的甚至瘫坐在地上。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刻集结兵力前往救援。
可京城的精锐大多已随朱棣出征,短时间内难以凑齐足够的力量;
也有人提议与草原诸部议和,以赔偿一定数量的金钱换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