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再临郡守府大堂,堂下文武明显要恭敬的多,琅琊郡掀起这么大的动静,他们如何能够不知道,不由得也佩服起刘昊的魄力。
当然,也有人只是表面恭敬,心里却不屑一顾。
以工代赈,大兴土木,虽然短时间内的确可以见成效,让百姓得到利益,长期以来,府库财政必然吃紧,难以维系,到那时百姓的生活又会回到以前。
治标不治本,耗尽一郡钱粮只为搏取一时美名,根本算不得高明。
不过无可否认,刘昊赢得了赌约。
伸了伸腰肢,扫了场中众人一眼,刘昊这才缓缓开口。
“诸位都到齐了,我记得上一次召集诸君还是在月前,那时候本公子已经说过,此来琅琊郡只办三件事,不知诸位是否还记得?”
“下官等记得!”
“很好!”
刘昊点了点头,目光瞥了一眼早已站立不安的尹礼,轻蔑一笑。
“那就请临沂令尹大人说说,本公子说的是哪三件事?”
一上来便点名尹礼,这便是真刀真枪的干上了,由此可见,刘昊倒是睚眦必报的性格。
“下官……记得,郡守大人是要先富民,后强兵,而后百业兴旺!”
尹礼是硬着头皮说了出来,不过眼神中却满是怨怼之色,不忿道。
“郡守大人虽言之凿凿,可我对大人的富民战略却心存疑虑,若只是富了百姓却掏空了府库,如此何益?”
“说的好!”
刘昊微微笑着,对陶商使了个眼色,陶商会意,迈步走了出来。
“公子,诸位!”
陶商恭敬行了一礼。
“下官自担任琅琊主簿以来,奉公子令,提领一郡民政要务,月前公子征调近二十万百姓,于泰山开矿,于东海取盐,于琅琊大兴土木,如今已见成效。
自泰山至海曲,百里官道修建完毕,坚硬似铁,平滑如镜,可容十骑并驾,且遇雨不化,遇水不塌,经此一番修缮,可保百年无虞。
东武城至牟平一带,时有海潮泛滥侵染土地,已至稼桑不生,房屋多处被淹,现奉郡守大人之令修建百里海堤,如今已完成二十余里,不出三月定然完工,修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