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接北海,临泰山,滨海之城雨水盐分较大,所以城墙多腐蚀,倒也在情理之中。
刘昊与陶商照面,简单寒暄了几句,众人便一道前往郡守府了。
偌大的郡守府早已收拾妥当,陶商更是下令将原本的府邸足足扩大的三倍,以至于如今府邸占地足有百顷,房屋足有千余间,规模堪比小型皇宫。
更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乃是郡守接见官员,日常办公之地,后院乃是诸多家眷居住之所。
时间紧迫,很多地方仍在修缮之中,不过重建的府门早已完工,重新刷上了朱漆,至少从外面看起来十分气派恢弘。
“先生一路辛苦,我已安排前厅设下酒宴,为先生接风洗尘。”
陶商在前引路,将众人引进了府邸。
刘昊亲去赴宴,陶应侍候在左右,陶商和糜芳作陪。
酒宴之上,刘昊与一郡官员纷纷见礼,也算混个点头熟。
宴席气氛很是轻松,众人推杯换盏多是恭维之词,并没有不和谐的声音。
酒至半酣,刘昊这才起声向众人说道。
“本公子有幸得刺史大人赏识,派我出任琅琊郡守,提领一郡军政要务,在座的诸位皆是我的左膀右臂,同袍兄弟,日后还望诸位多多照应。”
“愿为郡守大人效命!”
“唯郡守大人马首是瞻!”
一众文武纷纷起身响应。
“本公子此来琅琊只办三件事:富民!强兵!兴业!富民以太平,强兵以自保,盛世则百业兴,三位一体,层层叠进,可立于不败之地。
徐州城人杰地灵,陶刺史亲善爱民,诸位皆是琅琊大才,还望诸位与我一道,完成这光荣的使命。”
难得刘昊如此豪气干云,场中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来请尽此樽,谨为徐州贺!”
众人纷纷举杯,高呼郡守大义。
不过场中也有人面露不屑,甚至有人直接站了出来。
“郡守大人初来乍到,尚不知琅琊风情,三条大计的确鼓舞人心,不过属下敢问大人,何以富民?何以强兵?又何以百业兴?”
接连逼问,明显是要和刘昊杠上了。
“看来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