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国际风筝节主会场设在西子湾沙滩。清晨六点,许明远和蓝思远就开始组装\"归鸿\"。晨光中,纳米纤维制成的风筝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骨架采用蓝思远带来的台湾特有轻木,重量比传统材料轻了三分之一。
\"这弧度\"蓝思远抚过风筝的翼型曲线,\"和舅舅信里画的一模一样。\"
许明远调整着牵引绳的连接点:\"养父笔记上说,这种结构在逆风中反而能获得更大升力。\"他指向设计图上那个小小的\"h\"标记,\"他们四十年前就想到用这种空气动力学原理。\"
小满蹲在旁边沙地上,用树枝画着奇怪的图案。\"爸爸,星星爷爷说今天会有大风。\"她突然抬头,眼睛在晨光中异常明亮,\"他说要小心小心断线。\"
许明远手上一顿。天气预报确实显示午后风力可能增强,但小满不可能看懂气象数据。自从来到台湾,女儿这些莫名的\"预感\"越来越频繁。
会场很快热闹起来。来自十几个国家的风筝爱好者陆续进场,五彩缤纷的飞行物渐次升空。当\"归鸿\"展开时,周围立刻聚拢了一圈围观者。
\"这设计太独特了!\"一个美国选手惊叹道,\"像是传统中国风筝和现代滑翔翼的完美结合。\"
蓝思远骄傲地介绍:\"这是我舅舅和表弟养父共同设计的,他们研究了一辈子。\"
许明远注意到不远处有位白发老者一直盯着\"归鸿\",眼神异常专注。老者穿着朴素的灰色衬衫,胸前别着\"评委\"的胸牌。
试飞开始。许明远逆着海风助跑,蓝思远同时释放牵引绳。\"归鸿\"如真正的鸿雁般腾空而起,在湛蓝的天幕上划出优雅的弧线。不同于其他风筝需要不断拉扯控制,\"归鸿\"似乎能自主寻找最佳气流,稳稳悬在百米高空。
围观者发出阵阵赞叹。评委席上的白发老者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他们。
\"这风筝\"老者声音颤抖,\"是蓝志远和许建国的设计?\"
许明远惊讶地点头:\"您认识我父亲和养父?\"
\"我是陈志鸿,台大航空工程系退休教授。\"老者掏出一张泛黄的名片,\"1975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