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同一个研究所有过短暂共事。\"
蓝思远手中的线轴差点掉落:\"您就是母亲提过的陈叔叔?她说您帮忙转交过信件!\"
陈教授眼中泛起泪光:\"雅芬还好吗?当年她冒险帮我带家书回大陆,我一直\"
\"姑姑去年过世了。\"蓝思远轻声说。
海风突然变大,许明远感到手中的牵引绳剧烈震动。陈教授急切地说:\""归鸿"不只是风筝,它承载着更重要的\"
一声脆响打断了他的话。牵引绳突然断裂,\"归鸿\"如脱缰野马般向海洋方向飘去。
\"不!\"许明远徒劳地追了几步。风筝很快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海天交界处。
陈教授脸色大变:\"必须找回来!那风筝上有\"他猛地刹住话头,警惕地看了看周围。
小满却异常平静。她扯了扯许明远的衣角:\"爸爸,风筝在等我们。它落在有红色石头的地方,下面还压着个铁盒子。\"
\"你怎么知道?\"许明远蹲下身。
小满眨眨眼:\"星星爷爷告诉我的。他说说那是他和许爷爷年轻时藏的东西。\"
陈教授闻言一震,急忙拉住许明远:\"你女儿她是不是经常能"看到"或"听到"些特别的东西?\"
没等回答,蓝思远已经找来一辆观光车:\"西子湾北面确实有片红岩区,我们快去!\"
二十分钟后,他们在偏僻的海岬找到了\"归鸿\"。风筝完好无损地卡在两块红褐色礁石之间,下方确实压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与高雄家里发现的那个几乎一样。
陈教授颤抖着打开铁盒。里面除了一张老照片,还有一卷用蜡封存的微型胶卷。照片上是三个年轻人站在戈壁滩上,背后是一个巨型风筝架。许明远一眼认出左侧是父亲蓝志远,中间是养父许建国,右侧则是年轻时的陈教授。
照片背面写着:「1976年10月,鸿雁三号成功,见证人陈。风向西北,落点预估120公里,携带重量12kg。」
\"这是什么项目?\"许明远困惑地问,\"普通风筝不可能飞那么远\"
陈教授小心地取出胶卷:\"表面是气象探测,实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