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市长,这就得看市里能给多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各地招商引资的工作现在都不好做呢。”
谢建国眉头一挑,对着黄荣奎说道。
他的想法很朴素:只要蓉城市政府给得起条件,足够好,哈工大把华峰电子厂从沪市迁移到蓉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沪市那边的厂太多,改革开放后,几乎是进来的外资公司的第一选择;加上14厂本就是当地的工厂,政府自然不会因为14厂发展迅速,就给太多优惠政策。
“有方案吗?如果有方案,市里开会研究讨论一下,再上报省里,把这项目争取到市里来,以此为契机,打造蓉城招商引资的标杆!”
许宏侠思考片刻,开口说道,“如果项目前景好,不仅说服上级把邮电局的业务给他们,至少帮忙争取一千万的贷款。可以提供三年免税,五年半税……由市里出土地……”
许宏侠的条件,让谢建国几人都有些愣神。
如此好的待遇?
怕不是为了骗哈工大的项目到这边吧?
“咱们内地的城市,招商引资项目没法跟沿海地区比,如果给的条件不够让企业动心,没人愿意投资到内地。”
仿佛看出了谢建国的担忧,许宏侠做出了解释。
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只有政府方面的工作人员才更清楚。
蓉城是西南地区的行政中心,工业跟经济基础并没法跟隔壁的山城比,而经济发展,已经成了各地干部的主要考核指标。
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国企项目很难争取到,就靠着蓉城那些三线搬迁过来的工厂?
像132这样的大型企业虽然在蓉城,却并不归蓉城管。
“哈工大校企办的人在这边,我让他们来谈谈……”
谢建国也不清楚谢威什么态度,跟蓉城市政府合资成立股份制公司看起来有利,担任厂长的时间不长,谢建国却清楚管理上如果制约太多,对工厂的发展并不利。
王征跟罗诚两人也没想到蓉城市政府对这项目如此重视。
他们只是来找谢建国谈生产的啊。
“谢厂长,这事情我们可没法做主。”
王征一脸愕然,“谢威都不愿意让学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