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枯笔之美,这幅《奇峰图卷》算是送到他的心坎上了。
接着尔雅又将自己亲自做的一些小衣裳拿给程佑安。
程佑安动作利落的接过去,嘴上还说着:
“干娘,你以后别费心做这些了,多费眼睛啊。”
尔雅对他道:
“等过两年我眼神不好了,想让我做也没有了。”
程佑安“嘿嘿”一笑:
“干娘眼神明亮,比我的都好。”
程佑安虽然嘴上总说不用尔雅亲自做什么衣裳,但其实他内心是喜欢这些的。
他母亲早逝,自有记忆以来就没有亲近的长辈为他做过什么衣裳。
童年严重缺乏父爱母爱,导致程佑安在得知自己即将有孩子后。
恨不能把自己儿时渴望得到而从未得到的东西,一股脑全弥补给自己的孩子。
但他的妻子不善针线,他继母做的那些他不拿去烧掉已经算是退让了。
唯有尔雅想着给他的孩子做的小衣裳他才敢拿去用。
给完了东西尔雅也向程佑安提起她打算帮卫辞推广的《红糖记》戏曲一事。
程佑安是卫辞的朋友中唯一知道他会写话本的人。
听尔雅说卫辞又写了新戏连忙就表示要看看。
尔雅把誊抄好的戏本拿给他,并拜托他在京城小报上炒作《红糖记》。
古代也是有报纸的,古代最早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期,是朝廷官方的报纸。
上面主要内容是朝廷动态,官员任免等政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北宋时就有了小报,这是民间发行的报纸。
内容也越发多变,除了朝廷动态的政事外,还有一些传闻趣事,传播速度很快。
但若是报道一个不小心,写的内容惹来了官方不高兴,就会有被封的风险。
到了明清时期,京报开始出现,内容除了上述那些,又添加了社会新闻和广告,已经很接近现代的报纸了。
大周也有自己的小报,这个小报属于官方和民间合作发行。
因此报纸内容中有大量朝廷官员在上面写作创作,当然了这些人用的都是笔名。
尔雅记得当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