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媳妇笑道:
“你也不用担心太多,人家在县里,是城里人,条件比你这可好多了,丫头去那家,比在这享福,也全你成全她,为你自己积德,下一胎说不定就来个弟弟。”
邱德民闻言,非常赞同的点点头。
最后刚出生的闺女,杜小美都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被村支书媳妇包起来,装在篮子里带走了。
拿回来的八百块钱都没捂热,就被邱德民的二嫂带人来要走了。
其他人家不甘落后,纷纷找上门。
邱德民见账单上划去的三家人民,扭头去看床上刚生产完,正昏睡的女人,似乎发现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村里的破事儿何天一概不知,就算知道,也只会说一句活该。
她可以猜到,以邱德民的名义借了那么多钱,邱德民的日子不会好过,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在学校门口摆摊几年,小星幼儿园毕业,成功在街道小学借读,当然,交了一百八的借读费。
女儿小红也进了哥哥曾经读过的育红班,每天跟在老师身后唱歌跳舞做游戏。
回到家看哥哥写作业,何天怕她捣乱,也给她出数字题让她比划着写。
小生意做的轻松不累人,赚的钱也不打眼。
何天看过很多生意好的店面,夜里被人撬了门锁,没人看守还好,只不过损失钱财,要是撬了家门的,杀人抢劫,也不是没有。
这种情况下,她还是宁愿缩着脖子过日子,反正兜里有些钱,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自家过的好,自家知道就是。
倒是当初面馆老板娘说的那个人,也是巧了,何天去问户籍的事情,又碰到了。
农转非不是转不了,而是要花钱,要找关系。
何天去了一趟又一趟,就是想混个脸熟,没想过一下子就办成。
路在于人走,多踩踩点,或许有路子呢!
结果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在派出所上班的乔振国。
派出所户籍科早就知道有个女人带两个孩子想转户口,还跟所里人开玩笑,揣测过何天的来历。
虽然何天把跟面馆老板娘的那套说辞拿出来说了,但是揣摩人是公安的职业习惯,这不就拿何天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