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覆没。\"唐咨低下头,\"末将已命人收拢残部,约还有两万余人。\"
诸葛恪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传令下去,全军撤往东关。我要上书吴王,请求增派援军。\"
他艰难地站起身,走到案前。提笔时,手仍在微微发抖。墨汁滴落在竹简上,如同他心头滴落的血泪。每一笔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字字泣血:
\"臣恪泣血上言:父仇不共戴天,乞王上怜臣丧父之痛,发兵相助\"
写到这里,一滴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落下,在竹简上晕开。诸葛恪咬紧牙关,强迫自己继续写下去。他知道,此刻的悲痛必须化作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为父亲报仇雪恨。
帐外,残阳如血,映照着这支败退的军队。士兵们垂头丧气地收拾行装,不时有人望向中军大帐,眼中满是忧虑。而诸葛恪的身影在帐中显得格外孤独,却又透着一股令人心惊的决绝。
建业·吴王宫
噩耗接连传来,建业城内的吴王宫中一片死寂。孙权坐在龙椅上,手中紧握着那份染血的战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殿外雷声轰鸣,暴雨如注,仿佛上天也在为这场惨败而震怒。
\"诸葛瑾阵斩?\"孙权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不像话。他眼前浮现出那个总是温和笑着的老臣——四十年来,从少年时起就陪伴在他身边的诸葛子瑜。那个在他最艰难时都不离不弃的挚友,那个总是能在他暴怒时劝谏他的良臣。如今,竟就这样战死沙场?
\"啪\"的一声,孙权将战报重重拍在案几上。他的眼眶通红,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一种从未有过的悲痛。这种痛楚来得如此突然,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朱桓战死,陆抗投降曹璟\"孙权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些名字,但当念到诸葛瑾时,声音却不由自主地软了下来。他猛地站起身,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传令!即刻发兵东关!孤要亲自为子瑜报仇!\"
然而,朝堂上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大王三思啊!\"顾雍率先出列,声音沉稳却暗含锋芒,\"如今我军新败,士气低落,实在不宜再战。\"
\"是啊大王!\"陆逊的族弟陆瑁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