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何太后都已经发问了,那刘海不得说几句。
他在何太后侧身躬身拱手说道:“回太后,皇甫将军与朱将军乃是我朝名将,若是领军自然是不二的人选。”
何太后冷冷看了一眼刘海,又问道:“那依你之见,此二人谁更适合挂帅出征?”
刘海略作沉吟,说道:“皇甫将军沉稳持重,谋略过人,行军打仗经验丰富;
朱将军勇猛无畏,冲锋陷阵从不退缩。
若论统筹全局、调度有方,皇甫将军更为合适;
若论短兵相接、破敌锐气,朱将军当仁不让。
不过此番我们应对的乃是西凉精锐,西凉人大多有勇无谋,而且皇甫将军乃是关西人士,对西凉兵的战法更为了解。
臣认为还是由皇甫将军为帅更为稳妥。”
“主帅之事,暂且不提,哀家想听听诸位爱卿可有破敌之策。”
何太后也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转移话题了。
一提到破敌之策,群臣就都沉默了。
毕竟大多数都是文官。
而且是那种内政行的文官。
要说如何治理州郡,他们是专家教授级别的,要说行军打仗他们就是门外汉了。
过了片刻,王允出列,拱手说道:“太后,陛下,臣以为董卓倒行逆施,已失民心。我朝可昭告天下,历数董卓之罪,号召天下义士共讨之。待各地义兵汇聚,形成强大之势,再与董卓决战,必能取胜。”
“德福,你怎么看?”
听了王允的说辞,何太后没有表态,而是再次问向刘海。
哎,朝中又要变天了。
部分群臣已经在想是不是要与刘海私下交好了。
刘海也不知道何太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恭敬地说道:“王府君所言,确有可取之处。不过,除了昭告天下,太后还应当从朝中挑选士子到各郡担任太守一职,一则可加强地方对朝廷政令的执行力,二则可安抚百姓,这些士子可在各地宣扬朝廷的决心与大义,激励更多人响应号召,加入讨董的队伍。”
至于刘海为什么这样说,那都是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
历史上,董卓入京后,废帝引来天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