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个人知道他。
187年,也就是两年前。
太尉曹嵩主动辞去太尉一职,司徒崔烈花钱买了太尉一职,成了新的太尉。(曹嵩的太尉也是花钱买的,历史记载花了一亿钱。)
然后汉灵帝将司空丁宫任命为司徒。
后汉书有记载。
董卓入京后,因为反对董卓废帝,被董卓罢了司徒之位,降至尚书。
到了董卓废帝时,群臣都不敢言,唯有丁宫,怒斥董卓。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叫丁管,其实就是丁宫。
有这么一段。
在董卓废帝时,诏书刚念完,丁管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然后把手中的象简,扔过去打董卓。
董卓大怒,让侍卫将他拿下,推出去斩了。)
何太后微微点头,目光又扫向其他人。
太尉崔烈却站了出来,眉头紧锁,忧虑道:“太后,虽说董卓逆贼可恶,但如今他手握十万西凉精锐,势力庞大,况且还有潼关为屏障。我等贸然出兵,恐难取胜,还望太后三思啊。”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主战、主和或者主降,在三国,很普遍。
其实这也很正常。
有些人是为了江山社稷,有些人是为了家族利益。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说,张昭,孙权能坐稳他的位子,全靠张昭。
这句话毫不夸张。
但赤壁之战前夕,他依旧是主降一派的。
东汉的兵制是募兵制。
而秦汉时期的兵制是征兵制。
征兵制就是强制百姓服兵役,征兵制的好处就是只要有人口,兵源就会不断。
募兵制就是花钱,招募士兵,就有点类似现在企业招人一样,老板发工资,你当牛马。
汉武帝时,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批小农破产流亡,且豪富之家多有免除兵役的特权,同时战事频繁,兵员需求量大,传统的征兵制无法满足战争需要,于是兼行募兵制。
到东汉时期,募兵制更为盛行。
光武帝刘秀从建武六年至建武二十三年,共计五次罢省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