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林烨与主张和谈的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林烨深知,此刻每一句话都关乎大宋的未来走向,他必须用清晰的逻辑和确凿的分析来说服众人。
他向前一步,对着皇帝和满朝文武拱手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北方部落新首领统一各部,野心膨胀,其志在吞并大宋,绝非些许财物或土地便能满足。若此时和谈,答应其割地赔款的要求,不过是饮鸩止渴。他们得到好处后,必定会养精蓄锐,卷土重来,届时大宋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一位主张和谈的大臣冷哼一声,反驳道:“林大人,你说的固然有理,但如今战事胶着,国库空虚,继续打下去,国家如何承受?边境百姓又要遭受多少苦难?”
林烨神色坚定,回应道:“大人所言国库与民生之困,烨亦深知。然而,和谈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若我们此时退缩,北方部落必定更加肆无忌惮,边境百姓将永无宁日。至于国库,烨以为,可在国内推行一些新政,开源节流,例如鼓励商业发展,增加贸易税收;同时精简朝廷机构,削减不必要开支。如此,既能缓解财政压力,又可增强国力,为长久抗敌奠定基础。”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示意林烨继续说下去。林烨见状,心中一喜,接着说道:“陛下,如今我军在边境虽历经苦战,但已逐渐熟悉敌军战术,且士气高昂。若此时放弃抵抗,实在可惜。我们应抓住时机,继续加强防御,甚至可寻机主动出击,给北方部落以沉重打击,让他们知难而退,方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朝堂上众人听了林烨的话,陷入了沉思。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觉得林烨的话颇有道理。这时,一直未发言的齐国公府小公爷齐衡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林大人所言极是。和谈看似能解一时之困,实则后患无穷。我大宋泱泱大国,岂可为一时之利而屈膝求和。如今林大人在边境指挥有方,若朝廷全力支持,必能保我大宋边疆安宁。”
在林烨和齐衡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转变态度,支持继续抗战。皇帝见此情形,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看着林烨,目光中充满信任与期许,说道:“林爱卿,朕相信你的判断。朕决定继续支持你在边境的战事,望你不负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