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为了我们的粮草,为了大宋,冲啊!”宋军轻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
敌军没想到宋军援军来得如此之快,顿时阵脚大乱。林烨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枪枪致命。在他的带领下,宋军士气大振,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这场遭遇战异常激烈,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林烨敏锐地观察着战场局势,他发现敌军虽然勇猛,但在宋军的突然攻击下,已经出现了慌乱的迹象。于是,他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命令一部分骑兵从侧翼包抄敌军。
宋军骑兵从侧翼杀出,敌军顿时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敌军渐渐支撑不住,开始向后撤退。林烨乘胜追击,一举将敌军击退。
击退敌军后,林烨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敌军不会轻易放弃,很可能还会有后续行动。于是,他在粮草营地周围增设了更多的岗哨和防御设施,同时安排了一支精锐部队驻守,确保粮草营地的安全。
然而,就在林烨加强粮草营地防御时,朝堂上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大臣认为林烨在边境的战事消耗了大量的国库资源,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长期下去,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他们向皇帝进言,建议与北方部落进行和谈,哪怕做出一些让步,也要尽快结束战争。
皇帝收到这些建议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深知林烨在边境的坚守是为了大宋的安危,但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于是,皇帝下诏让林烨回朝,商讨和战大计。
林烨接到诏书后,心中明白朝堂局势复杂。他深知和谈可能会让大宋陷入不利境地,但也理解皇帝的难处。于是,他安排好边境的防御工作后,匆匆赶回京城。
回到京城后,林烨立刻进宫面圣。在朝堂上,他详细地向皇帝和大臣们阐述了北方部落的野心和当前的局势。林烨说道:“陛下,诸位大人,北方部落首领野心勃勃,此次虽受挫,但绝不会放弃南下的企图。若此时和谈,大宋必然会在谈判中处于劣势,不仅可能割地赔款,还难以保证边境的长治久安。”
然而,一些大臣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林烨是为了自己的战功,才极力反对和谈。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皇帝听着大臣们的争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