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闻言,眼睛一亮。
“陈兄也收到请柬了?”
“正是。”
陈平安点了点头。
“这兰亭雅集,在府城可是大有名气啊!”
李进抢着说道。
“据说,每次文会,都会邀请不少名士宿儒前来品评。能在文会上得到他们的赏识,对科举可是大有帮助!”
“那这个文会的发起人,是什么来头?”
陈平安继续问道。
“这个嘛……”
王明和李进都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倒是那位孙浩然,沉吟片刻,开口说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些。”
“据说,这兰亭雅集,明面上的组织者,是府学里的几位学长。但背后,似乎与府学教习,甚至与府衙里的一些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哦?竟有此事?”
陈平安心中一凛。
“那,孙兄可知,这兰亭雅集里,可有一位姓徐的,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陈平安又问道。
孙浩然想了想,说道:“姓徐的?莫非……莫非是那位‘南淮第一才子’,徐子陵徐公子?”
“徐子陵?”
陈平安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似乎在茶馆里,听人提起过。
“没错!”
孙浩然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
“这位徐公子,可是咱们南淮府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家世显赫,其父乃是本府的通判大人!”
“据说,徐公子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在府城士林中,声望极高。这兰亭雅集,虽然不是他直接发起,但若没有他的支持,也断然办不起来。”
听到这里,陈平安心中,大致有了一些猜测。
看来,这张特殊的请柬,多半是出自那位徐子陵的手笔了。
只是,这位素未谋面的“南淮第一才子”,为何会对自己这个来自偏远小县的无名小卒,另眼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