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是前来参加府试的考生。
此刻,正一边喝着茶,一边低声交谈着。
“唉,这南淮府城,就是比咱们清溪县繁华得多。只是这客栈的价钱,也忒贵了些。”
其中一位身材微胖的学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抱怨道。
“可不是嘛。”
另一位面容清瘦的学子接口道。
“我等这些穷苦出身的,若不是咬牙凑了些盘缠,怕是连这府城的门都进不来。”
“两位兄台也莫要气馁。”
第三位学子看起来家境稍好一些,穿着一身簇新的绸衫,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
“只要我等能在府试中一举得中,日后前途无量,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听到这里,陈平安心中一动。
这几位,想必也是来自清溪县的同乡了。
在这异乡客舍,能遇到几位同乡,也算是一种缘分。
陈平安端起茶杯,起身走了过去。
“几位兄台,请了。”
陈平安拱手行了一礼,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听几位口音,莫非也是来自清溪县的同乡?”
那三位学子闻言,都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向陈平安。
“这位兄台是……”
那身材微胖的学子问道。
“在下陈平安,清溪县小河村人士,也是前来参加此次府试的。”
陈平安自报家门。
“哦!原来是陈平安陈兄!”
那面容清瘦的学子眼睛一亮,连忙起身还礼。
“久仰大名!陈兄在县试中一鸣惊人,力压群雄,我等可是佩服得很啊!”
“兄台过誉了,不过是侥幸罢了。”
陈平安谦逊地说道。
另外两位学子,也纷纷起身与陈平安见礼。
一番攀谈下来,陈平安得知,这三位同乡,分别是清溪县城东的王明、城南的李进,以及那位家境较好的,名叫孙浩然。
都是通过了县试,前来参加府试的童生。
他乡遇故知,自然是倍感亲切。
几人很快便熟络起来,互相交流了一些关于府试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