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126章 驿路风尘多见闻(1/4)
    驴车吱呀,马蹄哒哒。

    前往南淮府城的路途,远比去清溪县城要漫长得多。

    一路上,车队晓行夜宿,沿着官道缓缓前行。

    陈平安坐在驴车里,并未像许多赶考学子那般,只顾埋头苦读。

    少年更多的时候,是掀开车帘,默默地观察着沿途的景象。

    越是远离清溪县地界,所见所闻便越是多样。

    有的小镇,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

    镇上的百姓,衣着光鲜,神态从容,显然生活富足。

    也有的村落,房屋低矮破旧,田地贫瘠。

    村民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中带着一丝麻木与愁苦。

    官道上,不时能看到挑着担子、赶着牛车的农夫,匆匆忙忙地赶往集市。

    也能看到一些行商坐贾,吆喝着贩卖各色货物,与顾客讨价还价,言语间透着几分狡黠。

    某日午后,车队行至一处荒僻山路。

    竟遇到一小股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逃难灾民,拖家带口,神情惶恐。

    一问之下,才知是邻县遭了水灾,良田被淹,房屋倒塌,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生路。

    灾民们眼中那份绝望与无助,深深触动了陈平安。

    还有一次,在一家简陋的驿站歇脚时,遇到了一支行色匆匆的镖队。

    镖师们个个精悍干练,腰悬利刃,眼神警惕,显然是常年行走江湖的。

    听驿卒说,这支镖队是为一位富商押送一批贵重货物,要前往南淮府城。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同涓涓细流,汇入陈平安的脑海。

    极大地丰富了少年对这个大夏王朝的认知。

    书本上的文字,终究是冰冷的。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搏与温度。

    这些鲜活的见闻,也为陈平安日后撰写策论,提供了更真实、更有力的素材。

    同行的张明远,依旧不改其高谈阔论的本性。

    每到一处,总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官府治理,品头论足一番。

    言语间,不乏一些书生意气的指点江山。

    李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