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一同上路。
一位是邻村的富家子弟,名叫张明远,家中颇有资财,雇了一辆宽敞的马车。
另一位则是县学里一位老儒生的孙子,名叫李世林,家境一般,与陈平安一样,也是乘坐驴车。
三人都是童生身份,此次结伴而行,路上也能相互照应。
“陈兄,时辰不早了,咱们该出发了吧?”
张明远坐在马车上,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道。
“张兄稍待,这就启程。”
陈平安应了一声。
行囊早已收拾妥当,里面不仅有笔墨纸砚、书籍文稿,还有母亲准备的干粮,柳柔柔亲手缝制的荷包,方先生赠送的应急药包。
当然,还有少年自身最大的秘密——那不断壮大的内息,初窥门径的医理,以及那座储藏着无穷知识的脑内图书馆。
与父母和柳柔柔一一作别。
陈平安深吸一口气,登上了那辆略显简陋的驴车。
“驾!”
车夫扬起鞭子,在空中甩了个响亮的鞭花。
驴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村口的泥土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小河村的房屋、田野、还有那些熟悉的面孔,渐渐在身后远去。
陈平安掀开车帘,最后望了一眼村口那道倩影。
柳柔柔依旧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这边,直到驴车转过一个弯,再也看不见。
放下车帘,陈平安心中百感交集。
前方,是更广阔的天地——南淮府城。
南淮府,是大夏王朝东南一带的重镇,繁华富庶,文风鼎盛。
那里的科举竞争,自然也比小小的清溪县要激烈得多。
驴车在官道上缓缓行进。
同行的张明远,不时会从马车里探出头来,与陈平安和李世林闲聊几句。
话题无非是些府城的风土人情,或是对此次府试的展望。
张明远言语间颇为自负,显然对自己的才学很有信心。
李世林则显得沉稳许多,话不多,但偶尔开口,也颇有见地。
陈平安大部分时间都在默默倾听,偶尔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少年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