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117章 良师赠言觅良方(2/4)
察,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好,能提出一些具有‘经世致用’价值的见解。”

    “经世致用……”

    陈平安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

    这与自己之前打探到的,关于南淮府赵知府的施政风格,不谋而合。

    看来,这位赵知府,确实是个务实派。

    “先生的意思是,在策论方面,要多下些功夫?”

    陈平安问道。

    “正是如此。”

    方敬儒点了点头。

    “八股经义,固然是科举的根本,不可偏废。”

    “但在府试这种层级的考试中,一篇立意高远、见解独到的策论,往往更能打动考官,成为你脱颖而出的关键。”

    “所以,为师建议你,在接下来的备考中,除了温习经史,也要多关注一些本朝本府的实际情况,多思考一些与民生、经济、吏治相关的问题。”

    “若能在策论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哪怕只是些许浅见,也远比那些空泛的议论要强得多。”

    方敬儒的这番话,如同一盏明灯,为陈平安指明了备考的方向。

    “多谢先生金玉良言,学生茅塞顿开!”

    陈平安再次起身,郑重地向方敬儒行了一礼。

    从方先生家中回来后,陈平安便将备考的重心,向策论方面倾斜。

    结合之前打探到的,关于南淮府赵知府的行事风格和学术偏好。

    以及脑中图书馆里那些浩如烟海的案例和知识。

    陈平安开始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关于南淮府本地民生、经济发展、吏治整顿等方面的小策论腹稿。

    这并非易事。

    图书馆中的知识,虽然丰富,但大多是基于另一个时空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将其巧妙地转化为符合大夏王朝实际情况,又能被这个时代的考官所接受的观点,需要陈平安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包装”。

    比如,一些基础的管理学原理,可以借鉴儒家经典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将其阐发为“任人唯贤、赏罚分明”的具体措施。

    一些简单的经济学规律,则可以引用历史典故中“轻徭薄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