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94章 策论题目论民生(3/5)
阐明水患之危害,以及治理水患对于国计民生之重要性。(此为策论开篇,需引经据典,拔高立意)

    二、分析青溪县水患频仍之主要症结。(需结合实际,言之有物,而非空泛指责)

    三针对症结,提出具体的应对之策。(此为核心部分,需条理清晰,措施得当,具有可行性)

    四、论述推行这些措施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考虑周全,体现务实精神)

    五、总结展望,强调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结尾点题,呼应开篇)

    提纲列好,陈平安感觉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再次提笔,饱蘸浓墨。

    这一次,他的笔锋,与上午写经义时又有所不同。

    少了些许引经据典的雕琢,多了几分平实恳切的质朴。

    开篇,他先是以《尚书·大禹谟》中“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为引,点出治理水患乃是自古以来圣君贤臣的要务,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固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紧接着,笔锋一转,便切入到青溪县水患的具体情况。

    他并没有直接指责官府不作为,而是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多个角度,客观分析了青溪县水患频仍的深层原因。

    例如,他提到青溪河上游山区,近年来因山民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稀疏,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每逢暴雨,泥沙俱下,不仅淤塞河道,更容易引发山洪。

    又如,中下游两岸,因人口繁衍,不少百姓在河滩、洼地搭建房屋,种植作物,侵占了河道行洪空间,使得洪水来临时,宣泄不畅,更容易漫溢成灾。

    再如,沿河堤坝,多是前朝所建,年久失修,标准低下,有些地段甚至只是简单的土堤,根本无法抵御稍大一些的洪水。

    这些分析,都来自于他平日里的观察和从村民口中听闻的实际情况,虽然未必完全精准,但却显得有理有据,言之有物,绝非空穴来风。

    在分析完症结之后,陈平安便开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他提出的方案,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奇思妙想,而是立足于当前时代的技术水平和青溪县的实际情况,力求切实可行。

    例如,针对上游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