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次县试的策论题,竟然会以此为题。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陈平安环顾了一下左右。
果然,不少号舍里,都传来了考生们压抑不住的低呼声和倒吸凉气的声音。
显然,这个题目,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那些平日里只知埋头于四书五经,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此刻恐怕是傻眼了。
让他们引经据典,大谈尧舜禹汤的治国之道,或许还能勉强凑出几句。
可要让他们针对具体的民生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可真是抓瞎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水患?我……我对这水利之事,一窍不通啊。”
“完了完了,这下怕是要名落孙山了。”
隐约间,能听到一些考生绝望的哀叹和抱怨。
但陈平安,此刻的心情,却与他们截然相反。
这种结合实际、考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正是他的强项。
他虽然年少,但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更何况,他的脑内图书馆中,可不仅仅只有经史子集。
那些关于古代地方治理、农业技术、水利工程、乃至基础的工程力学、水文地理的知识储备,此刻如同被激活了一般,在他的脑海中迅速翻涌起来。
小河村虽然不直接临近青溪河主干道,但也属于青溪河流域的支流范围。
平日里,陈平安也曾听村里的老人们谈论过青溪河水患之事,对其中的一些情况,并非一无所知。
例如,青溪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河床逐年淤积抬高。
中下游河道年久失修,堤坝多有残破,泄洪能力不足。
雨季来临时,上游山洪暴发,下游排水不畅,自然便会泛滥成灾。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但如何解决,却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陈平安心中念头急转,很快便有了初步的思路。
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在草稿纸上(考场允许携带少量草稿纸)列出了一个大致的提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