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图书馆如同最精准的复印机,将《论语》、《孟子》中指定的段落,一字不差地呈现在他的意识之中。
而他的手,则如同最熟练的刻工,将这些文字,精准地复刻在试卷之上。
不过一刻钟的工夫,默经部分便已全部完成,且无一错漏。
陈平安轻轻吁了口气,放下笔,活动了一下略有些僵硬的手腕。
目光转向试卷的后半部分——经义题。
这才是本场考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能拉开考生之间差距的部分。
县试的经义题,通常出自《四书》,偶尔也会涉及《五经》中的某些篇章。
题目相对自由,不像后世府试、院试那般,对八股文的格式要求那么严格,更注重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述能力,可以说是八股文的雏形。
今年的经义题,题目是——“子曰:‘君子不器。’请申论之。”
看到这个题目,陈平安心中微微一动。
这道题,出自《论语·为政》篇。
其字面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
引申开来,便是说君子应当博学多才,通晓事理,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识,要有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这道题,正是他前些日子与方先生反复研讨过的几个重点题目之一。
方先生当时还曾戏言,若县试能考到此题,平安你定能写出一篇锦绣文章。
没想到,竟真的被先生言中了。
这算不算是一种好兆头?
陈平安心中安定了不少。
开始沉心静气地审题。
“君子不器”,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如何破题,如何承题,如何起讲,如何层层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既要合乎圣贤之道,又要能展现出自己的见解,这便是关键所在。
脑海中,与此题相关的各种经典注疏、历代大儒的解读、以及方先生的教诲,如同潮水般涌现。
同时,那些被他巧妙“包装”过的、源自现代思维的某些理念,也开始与这些古代智慧碰撞、融合。
片刻之后,陈平安已然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