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爹说的是。”陈平安点点头。
他们在来之前,已经通过村里一位曾在县城做过短工的远房亲戚,打听到了一家价格相对公道、也还算干净的客栈,叫做“悦来客栈”。
一行人按照打听来的路线,穿过几条略显狭窄的巷子,七拐八拐之后,终于在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旁,找到了悦来客栈的招牌。
客栈不大,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两盏写着“悦来客栈”的灯笼。
店小二见他们一行人背着考篮,便知是来赶考的学子,很是热情地迎了上来。
“几位客官,是来住店的吧?赶巧了,咱们店里还有几间上房,干净又清静,最适合读书人歇息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陈山做主,要了两间通铺的大房,一行七人正好住下。
虽然简陋了些,但价格实惠,对于他们这些农家出身的考生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安顿好行李,简单洗漱一番,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众人腹中饥饿,便在客栈一楼的大堂里,要了些简单的饭菜充饥。
客栈的大堂里,此刻已经坐了不少人。
大多是和他们一样,从各乡镇赶来参加县试的童生及其家人。
一时间,大堂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考生们成群地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讨论的内容,自然都离不开即将开始的县试。
“哎,听说了吗?这次县试的主考官,还是咱们县尊张大人。张大人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想要在他手底下蒙混过关,怕是难喽。”
“可不是嘛。而且听说张大人最是看重策论,若是能在策论上写出些真知灼见,说不定能得他青眼。”
“策论?那可就难了。我等平日里读的都是圣贤文章,于这经世致用之学,实在是不甚了了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我倒是听说,这次县试,有个了不得的人物也要参加。”
“哦?哪个了不得的人物?莫非是府城哪位名师的弟子不成?”
“非也非也。此人啊,便是前些日子那篇《师说》的作者,小河村的神童,陈平安。”
“陈平安?可是那个年仅十岁,便能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