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85章 一纸《师说》定风波(4/5)
,有方先生出面,事情会顺利很多。

    接下来的几日,陈平安便在方先生的指导下,将《师说》仔细校订,又工工整整地誊写了数份。

    一份由方先生亲自送到墨韵斋刘掌柜手中。

    刘掌柜初看之下,也是惊为天人,当即表示会以最快速度将此文刊印,并想法设法在青溪县乃至南淮府的文人圈中推广。

    另一份,则由陈平安“不经意间”遗落在村塾,被几个平日里喜欢去镇上茶馆听说书的学子捡到。

    这些学子本就对陈平安这位“神童”崇拜有加,得了这篇据说是陈平安“有感而发”的《师说》手稿,如获至宝。

    他们哪里还忍得住,当即便成群地聚在茶馆酒肆等人多口杂之处,摇头晃脑地进行“品读”和“讨论”。

    一时间,青溪镇上,关于“师道”的讨论,蔚然成风。

    《师说》一出,其立意之高远,论证之严密,文辞之古朴典雅,迅速引起了轰动。

    文中对“师道尊严”和“学者不可无师”的论述,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那些原本还在津津乐道于方敬儒“教学无方”、“沽名钓誉”的流言蜚语,在这篇掷地有声的《师说》面前,瞬间变得苍白无力,不攻自破,显得无比荒谬可笑。

    之前还在私下议论方先生的人,此刻再提起,无不面带惭色。

    “我等真是愚昧,竟险些被小人蒙蔽。”

    “陈神童此文,当真是我辈学子之楷模。有如此弟子,方老先生何愁声名不显?”

    “是啊,能教出陈神童这等才华横溢又尊师重道的学生,方老先生的教学之能,还用怀疑吗?分明是慧眼识珠,善于教导啊。”

    风向,就这样彻底逆转。

    不仅方敬儒先生的声望没有受到丝毫损伤,反而因此《师说》而更上一层楼,被誉为“青溪良师”。

    而陈平安,也因为这篇《师说》,其“神童”之名,再次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不仅惊叹于他的文采,更敬佩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与担当。

    至于那始作俑者陈老爷,当他听到下人回报,说镇上到处都在传抄一篇叫做《师说》的文章,将方敬儒捧上了天,顺带把他之前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