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县试考场,瞬息万变。你今日只是面对老夫一人,尚且有些紧张。届时面对数十上百名竞争者,以及威严的考官,能否保持这份镇定,就很难说了。”
“而且,考场上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比如,题目生僻,一时难以破题。比如,笔墨纸砚临时出了问题。比如,身体突然不适…这些,你都要有心理准备,学会应对。”
“所以,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老夫不仅要考你的学问,更要考你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是,先生。学生明白了。”陈平安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考试,难度和强度明显提升。
方先生会故意出一些偏僻的题目,或者在考试过程中设置一些“小麻烦”。
比如,突然打断他的思路,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
或者,在他写到一半时,指出他某个字写错了,需要重写。
甚至,还会在旁边故意弄出些声响,干扰他的注意力。
这些,都是在模拟真实考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陈平安起初也有些手忙脚乱,甚至出现过因为紧张而思路中断,或者因为时间分配不当而未能完成答卷的情况。
但在方先生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下,渐渐地,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应试节奏。
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沉稳。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迅速调整,冷静应对。
八股文的写作,也从最初的生涩模仿,渐渐变得流畅自然起来。
虽然依旧带着些许匠气,难以完全摆脱格式的束缚。
但至少,在破题的精准度、承题的连贯性、以及中间股比的论证逻辑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格式严谨,内容也日渐充实,甚至偶尔还能在对仗和用典上,展现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灵气”。
方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弟子,已经初步具备了冲击县试的实力。
剩下的,就是临门一脚的火候和…一点点运气了。
“平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方先生将批改好的卷子递给陈平安,脸上带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