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北风卷着雪花,给小河村披上了一层银装。
天气骤然转寒,滴水成冰。
村民们大多躲在家里,围着火盆取暖,减少了外出。
蒙学馆也因为严寒和临近年关,暂时停了课。
但这难得的清闲时光,对陈平安来说,却并非意味着放松。
相反,他将这视为一个可以更加专注地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白日里,大部分时间依旧用于温习经史、揣摩八股、练习书法。
为来年开春的县试做着最后的冲刺。
而到了夜晚,当家人都已沉睡,万籁俱寂之时。
油灯的光芒下,便是他探索另一片知识海洋的秘密时间。
脑海中的图书馆,关于医学和药理的部分,被他一次次地“翻开”。
上次母亲生病,自己依靠图书馆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食疗和护理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件事,极大地激发了他对医理、药性的兴趣。
不仅仅是为了将来可能遇到的自保或救人需求。
更因为,探索这些古老的智慧,本身就带给他一种不同于学习经史的、独特的乐趣和成就感。
仿佛是在与另一个时空的先贤对话,解读着生命的奥秘。
当然,他深知这条路的艰难和风险。
没有师父指导,没有实践机会,单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但他还是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比如…辨认和处理一些常见的、尤其是在冬季也能找到的草药。
图书馆里关于药材辨识的图谱和文字描述,清晰无比。
趁着白日天气稍好、或者雪后初晴的时候,陈平安会借口去后山“活动活动筋骨”,或者“看看有没有冻死的野兔”。
实际上,却是按照图书馆的指引,在雪地里、枯草丛中、或者向阳的石壁缝隙里,仔细地寻找着那些能在寒冬中存活的药用植物。
比如,一些耐寒的根茎类药材,像黄精、苍术的根。
比如,一些寄生在枯木上的菌类,像茯苓、木耳)。
还有一些即使在冬季也保持常绿的针叶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