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个在格律之内自由挥洒的平衡点。
回到家中,陈平安没有再急于动笔。
而是将方先生给的那篇“得意之作”,以及图书馆里那些真正顶尖的八股范文,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研读。
揣摩那些高手是如何在严密的格式中,展现出气势、文采和见识的。
他们是如何巧妙地破题,精准地抓住题眼?
他们是如何在对仗工整的股比中,将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他们是如何引用经典,既贴切自然,又服务于主旨?
他们又是如何在“代圣人立言”的同时, subtly 地融入一丝属于自己的光彩?
看得越多,思考得越深,陈平安对八股文的理解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纯粹的厌恶和抵触。
而是开始将其视为一种…复杂的、有内在逻辑的“文字游戏”。
一种需要高超技巧和深厚功底才能玩好的游戏。
而他,既然要参与这场游戏,就必须先掌握它的规则,然后…争取成为玩得最好的那一个。
心态的转变,能否带来写作上的突破?
他又将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既符合规范又能展现锋芒的八股文风格?
这个过程,注定不会轻松。
或许会很漫长。
但至少,他已经不再迷茫,找准了努力的方向。
书山有路,或许未必需要“勤为径”。
但找到正确的路径,无疑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