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步走在河岸上,欣赏着这春日美景,脸上带着怡然自得的微笑。
陈平安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疯跑打闹。
走到一棵柳树下,看着那随风摇曳的、如同碧玉丝绦般的柳条,感受着春风拂面的温暖,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惬意。
前世今生,这样纯粹而宁静的田园风光,都是难得的奢侈品。
“好了,都过来。”玩闹了一阵,方先生招呼着孩子们聚集到柳树下。
“刚才让你们用心观察,可有什么感想?看到这河边依依的杨柳,你们想到了什么?试着用几句话说出来。”老先生再次即兴出题。
学童们安静下来,纷纷看向那些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始搜肠刮肚。
“柳树…是绿色的。”一个孩子怯生生地说。
“柳条…长长的,像辫子。”另一个比喻道。
“风一吹,柳条就晃来晃去。”
依旧是些简单直白的描述,缺乏文采和想象力。
陈富贵(他爹虽然偃旗息鼓,但他依旧在蒙学馆里,只是老实了不少)也想表现一下,憋了半天,说道:“柳树…柳树底下好乘凉。”
引来一阵低笑。
方先生听着这些回答,无奈地摇了摇头。
看来,指望这些孩子能说出什么有诗意的句子,还是太难了。
目光再次习惯性地落在了陈平安身上。
只见陈平安正抬头望着那随风摇曳的柳丝,眼神清澈,似乎也在思索着什么。
“平安,你来说说看。”方先生开口道。
陈平安回过神,看向老师和围拢过来的同窗。
还有…不远处那棵大树后面,悄悄探出半个脑袋的柳柔柔(她似乎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偶遇”)。
略作沉吟,脑海中关于“咏柳”的诗句再次浮现。
最着名的,自然是贺知章那首《咏柳》。
其意境之美,比喻之巧,堪称千古绝唱。
用在这里,似乎…有点太过惊艳了?
会不会再次引来“非其所创”的质疑?
但转念一想,自己“神童”的人设已经立起来了。《咏鹅》在前,《悯农》在后,再来一首质量上乘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