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58章 书内书外,融汇贯通(1/4)
    蒙学馆的课业,对方敬儒先生来说是传道授业,对陈平安而言,则更像是一个验证和梳理知识的平台。

    白天,跟随方先生学习四书五经,掌握这个时代最核心的儒家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

    夜晚,则一头扎进脑海中那座无垠的图书馆,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索。

    单纯依靠蒙学课本,或者说,仅仅依靠这个时代本身流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陈平安深知这一点。

    想要真正理解这个名为“大夏”的王朝,想要在未来的科举乃至仕途中走得更远,必须拥有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力。

    图书馆,便是他打开这扇窗的钥匙。

    除了科举必考的经史子集,开始有意识地涉猎更广泛的领域。

    大夏朝的本朝史录,虽然可能经过官方修饰,但总能从中窥见王朝兴衰的脉络。

    各地的地理方志,记载着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物产资源,这是了解国情民生的基础。

    历代的律法典籍,让他明白这个社会的规则底线和权力运行的逻辑。

    甚至是一些看似“无用”的风俗笔记、杂谈野史,也能从中了解到最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百姓心态。

    这些来自“书内”的知识,与他日常在“书外”的观察和体验,开始相互碰撞、印证、融合。

    比如,方先生在课堂上讲到前朝某个皇帝因为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而导致天下大乱的历史典故。

    陈平安便会在图书馆中查找关于大夏本朝那位同样喜欢大兴土木、巡游天下的“景泰帝”(虚构)的相关记载和民间评价。

    两相对比,历史的相似性与当下的隐忧便了然于胸。

    再比如,蒙学课本里讲“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

    陈平安却通过观察镇上那些富裕的商人(如墨韵斋刘掌柜)在社会交往中隐隐展现出的能量,以及图书馆里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资料,开始思考这种等级秩序的稳固性,以及商业力量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真实角色。

    这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观察、前世经验与今生处境相结合的思考方式,让陈平安对这个时代的理解,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越了方敬儒这样的老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