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55章 悯农之思,再赋新篇(2/4)
头。

    放学之后,陈平安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独自一人,走到了村外的田埂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田野。

    几个晚归的农人,正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脚步,从田埂上走过。

    他们的脊背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有些弯曲,脸上刻满了风霜的印记,身上的粗布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又被尘土染黄。

    看到这一幕,陈平安心中那份感触愈发强烈。

    那首诗的句子,也变得更加清晰。

    回到家中,趁着晚饭前的空隙,找出笔墨纸砚。

    这一次,不再是单纯为了巩固形象,或是应付差事。

    而是带着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想要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发声的冲动。

    笔尖落下,字迹虽然依旧稚嫩,却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力量感。

    “锄禾日当午,”

    烈日当空,农人辛勤劳作于田间。

    “汗滴禾下土。”

    滴滴汗水,挥洒在脚下的土地里。

    “谁知盘中餐,”

    又有谁知道,那碗中白花花的米饭。

    “粒粒皆辛苦。”

    每一粒,都凝聚着农人无尽的艰辛和汗水。

    短短四句,二十个字。

    语言质朴得如同田埂上的泥土,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

    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每一个读到它的人的心上。

    将农人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描绘得如此深刻,如此触目惊心。

    写完之后,陈平安自己也沉默了许久。

    这首诗,在前世只是启蒙读物,甚至被一些人觉得过于“直白”。

    但在这个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它所蕴含的力量,却足以振聋发聩。

    第二天,陈平安将这首新“作”的《悯农》诗,呈给了方敬儒先生。

    依旧托名于“观乡邻劳作,偶有所感”。

    方先生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又是类似《咏鹅》那样的即兴小诗。

    但当他仔细读完这二十个字后,拿着纸的手,却微微颤抖起来。

    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

    “锄禾日当午,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