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45章 书山寻径,备考初策(3/4)
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方式所触动。

    “先生,学生练习八股,总觉破题难以精当。是否有什么诀窍,能更快地抓住题旨要害?”

    这是在请教八股技巧,实则是将图书馆总结的“破题法”拿出来,想听听方先生这位“过来人”的看法。

    方先生可能会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也可能会惊叹于他对八股文理解速度之快。

    如此一来,陈平安不仅高效地吸收着图书馆的知识,还能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将其“本土化”,避免了闭门造车可能带来的偏差。

    同时,他这种远超同龄人的学习速度和领悟能力,也让方敬儒先生愈发惊叹。

    “此子…真乃天纵奇才。寻常孩童尚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他已能通读经义,初窥作文法门。假以时日,成就不可限量啊。”

    方先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看着陈平安送来的、虽然稚嫩却已初具章法的习作,发出这样的感叹。

    他甚至隐隐觉得,自己这点浅薄的学问,恐怕很快就要教不了这个“妖孽”弟子了。

    对于老师的惊叹和日益增加的期许,陈平安心里有数。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但也清楚自己的劣势。

    比如,八股文的写作。

    虽然理论和格式都懂,但真正动笔,要将自己的思想严丝合缝地塞进去,还要写得漂亮、流畅、符合规范,依旧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打磨。

    过早接触这些高度格式化的东西,会不会固化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是他所担心的。

    因此,在学习八股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对其他知识的涉猎,尤其是那些能启发思维、开阔眼界的“杂学”。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上午,跟着方先生学习经义,打牢基础。

    下午,练习书法和小楷,这是科举的“门面”,必须过关。

    晚上,前半夜练习八股文写作,揣摩格式技巧。

    后半夜,则沉入图书馆,广泛阅读,吸收各种知识,并尝试将现代思维与古代经典进行融合、碰撞。

    这个计划,强度极大,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