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到某些情节时,会加入一些关于“仗势欺人,终有报应”的桥段。
“……别看那恶霸现在威风,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可老话说得好啊,‘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那恶霸后来啊,坏事做绝,惹得天怒人怨,最后家财散尽,流落街头,连口剩饭都没人给呢…”
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情节,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听在那些心思活络的村民耳中,难免会产生联想。
尤其是在陈家最近接连遭遇“小麻烦”的背景下。
很快,村里就开始出现一些议论。
“哎,你们说,平安那故事里讲的傅员外,咋那么像…”
“嘘。别瞎说。小心祸从口出。”
“可…最近陈山家那事儿,确实有点蹊跷啊。”
“是啊,好端端的,怎么就轮到他家引水那么费劲?”
“还有那杂役,明显是有人故意刁难嘛。”
“啧啧,有些人啊,看着家大业大,心眼儿比针尖还小。”
议论声虽然不大,但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舆论压力。
陈老爷自然也听到了风声。
他虽然不在乎普通村民怎么看,但却不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尤其是在读书人看重的“德行”方面。
要是落下个“为富不仁”、“打压寒门才子”的名声,不仅脸上无光,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家子弟的前程。
再加上,他暗中使的那些绊子,效果似乎也有限。
陈家虽然遇到些麻烦,但根基未动,陈平安该读书还是读书,该写书还是写书,似乎没受太大影响。
反而自己这边,惹了一身骚。
权衡利弊之后,陈老爷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难道真要为了这点小事,跟一个前途未卜但名声鹊起的“神童”彻底撕破脸?
似乎…有点不值当。
于是乎,暗地里吩咐管家,那些小动作暂时收一收。
很快,陈家发现,田地灌溉顺畅了,摊派的杂役也恢复正常了。
一场潜在的、更深层次的冲突,就这么被陈平安用舆论的方式,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