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有人在暗中使绊子。
紧接着,村里摊派一些杂役(如修路、清理河道等),按理说各家都要出人出力。
但负责安排的村正(也与陈老爷家关系密切),却有意无意地给陈家多分派了活计,让本就农忙的陈山更加疲惫不堪。
这些小麻烦,单个拎出来看,似乎都不算什么大事,也抓不到明确的把柄。
但接二连三地发生,就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了。
陈山和李秀虽然老实,但也感觉到了不对劲,整日里愁眉不展。
陈平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跟明镜似的。
陈富贵那小子告状了。
陈老爷这是在背后动手了。
而且手段还挺“高明”,不直接冲突,就用这种沾染着乡土社会人情世故的小手段,恶心你,刁难你,让你有苦说不出。
怎么办?
直接去找陈老爷理论?没证据,对方也不会承认。
去找族老或官府?这点“小事”,人家也未必会管,反而显得自己小题大做。
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那就…换个方式。
你不是仗着地主身份,在背后搞小动作吗?
那我就利用我的“优势”,在舆论上敲打敲打你。
正好,《天仙配》的故事在镇上和村里依旧火热。
陈平安便借着偶尔在村头给孩子们“加餐”讲新故事的机会(他并没有完全停止说书,只是不再收费,偶尔为之,维持人气),开始 subtly 地调整故事内容。
比如,在讲到董安被傅员外刁难时,会着重描绘傅员外如何利用自己的财势,欺压良善,克扣工钱,甚至霸占他人田产。
“……那傅员外啊,看着董安老实本分,就好欺负。不仅让他干最苦最累的活,还找各种借口克扣工钱。眼看着董安辛辛苦苦攒下一点钱,想赎回自家祖上传下的二亩薄田,这傅员外眼珠子一转,嘿,抢先一步,用极低的价钱把那地给买走了,还美其名曰‘帮你保管’…”
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将那“为富不仁”的地主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又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