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也相对较小,一个孩子给大家讲故事,不容易引人怀疑。
关键是,讲什么故事?
脑海中的图书馆再次被调动。
通俗小说、戏曲话本、民间传说…
无数的素材在眼前闪过。
《三国演义》?太复杂,人物众多,涉及权谋,不适合初期吸引普通听众。
《水浒传》?草莽英雄,打打杀杀,容易引来麻烦。
《聊斋志异》?鬼狐精怪,或许能吸引人,但格调不高,且容易被视为“怪力乱神”。
目光最终落在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爱情故事上。
《白蛇传》。
这个故事,有曲折的爱情,有神奇的法术,有人妖之间的纠葛,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雅俗共赏。
最重要的是,它的内核相对“安全”,虽然涉及妖精,但主题是追求爱情和报恩,更容易被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所接受。
就它了。
初步选定了故事,新的难题又来了。
怎么讲?
直接照搬原文肯定不行,语言风格不符,太过书面化。
必须进行改编,用更符合大夏王朝背景、更贴近乡土口语的方式讲述出来。
在哪里讲?
村口大榕树下?镇上集市?茶馆酒肆?
对谁讲?
一开始免费吸引听众?还是直接收费?
如何收费?
一个铜板听一段?还是按故事长短收费?
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将脑海中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陈平安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油灯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路再难,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为了生存,为了未来,为了…不再让父母露出那样绝望的表情。
明天,就从村头那棵大榕树下开始吧。
第一个听众,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