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初融,暖阳如碎金般洒在青石板路上。
沈玉瑾拢了拢身上的黑色裘衣,刻意避开了侯府的丫鬟婆子,带着喜儿从侧门溜了出来。
转过几条街巷,人声逐渐鼎沸起来,西市到了。
沈玉瑾站在市口,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心中思绪万千。
这里是京城最繁华的所在,即便春寒料峭,也阻挡不了商贾百姓的热情。
\"刚出锅的胡麻饼,三文钱一个……\"
\"塞北毡帽!风雪天冻不着耳朵的毡帽……\"
\"昆仑山的雪莲膏!老太太抹了变二八……\"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沈玉瑾细观察着每个路口的人流走向,不时在小本上记下些什么。
\"姑……公子,为何要在路口数人头啊?\"喜儿好奇地问。
沈玉瑾眼睛仍盯着街道:“米行位置最重要是方便百姓。你看那个转角。”她指着一个十字路口,\"左边是居民区,右边通往码头,前面是菜市,这样的位置最好。但租金一定不便宜。\"
她走近一家关张的铺面,从门缝往里看:“这间大小合适,后面还有仓库。\"
说着蹲下身,用手指抹了下门槛上的灰尘,”灰尘不多,说明关门不久,建筑应该没大问题。\"
喜儿看得目瞪口呆:\"姑……不,公子怎么会懂这些!\"
“兴许是梦里哪位神仙教的。”沈玉瑾眨眨眼。“走,我们去找牙人问问这铺面的租金。”
沈玉瑾听着牙人报出的数目,眼底闪过一丝冷笑。
这西市的铺租,竟比她前世记忆里同时期贵了三成有余。
\"公子莫不是嫌贵?\"牙人指着门外川流不息的人潮,\"您瞧瞧这客流量,要不是原来的商户急着回老家,这样的铺面打着灯笼都难找。\"
还价的话刚到嘴边,忽然嗅到一阵熟悉的米香。
待她循着香味拐进巷子里一家小米铺,便见到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女人正热络地招呼着买米的客人。
沈玉瑾眼眶微红,上辈子饿得最狠的那天,就是这位大嫂偷偷塞给她半碗饭。
又悄悄往她袖子里多塞了几枚铜钱,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