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 第66章 分工(2/5)
    但在村里的白板上,芳兰写下了一行字:

    “第四期课程结束,学员评分满意度986,其中留言点赞最多的一句话是——‘愿我们村,也有这样的讲堂。’”

    这句话贴在祠堂门口,被很多村民路过时看见。

    有人站了一会,什么也没说,默默点了点头。

    陈鹏飞站在不远处,看着灯下那个不大的院子,轻轻对自己说:

    “只要愿意听,愿意学,就有路走。”

    他知道,这所学院还很小,陈家村也没有变成什么“全国第一”的典范。

    可他们已经看见了——只要把真实的经验教出去,把实用的方式传出去,把一种“我们也能”的信念送出去,哪怕只送到了一个村、一户人、一双手,也已经足够。

    因为“蜜果学院”,从来不打算为自己立碑。

    它只想为别人的土里,埋下一颗能开花的种子。

    又过了几天,陈家村迎来了一个特别的访客。

    这天清晨,一辆挂着“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所”标志的中巴车缓缓驶入村口。车上走下几位戴着眼镜、身着简洁西装的中年人,还有几个年轻助理模样的学生模特,手里拿着录音笔和笔记本。

    陈鹏飞早已在村口等候,笑着伸出手:“欢迎欢迎,路远了吧?”

    为首的一位教授模样的人握住他手:“陈先生,您好。我是刘卫国,华农乡村振兴课题组负责人,我们是看了贵村和‘蜜果学院’的资料后,特地赶来,希望能现场调研,看看这种‘从下往上生长’的乡村品牌模式。”

    陈鹏飞没客套,领着他们先参观厂区,再去学院讲堂,最后在祠堂会议室安排了一场面对面座谈。

    “我们不怕看,只怕您们觉得咱太土。”他半开玩笑地说。

    刘教授点头,带着一丝认真:“解决了那么多村解决不了的根本问题——人心怎么聚?制度怎么立?合作怎么持续?你们这一套,是我们课题组最想搞清楚的。”

    陈鹏飞笑了笑,没多说,领着他们一行人从新建成的车间一路走到封装区。女工们正在流水线上娴熟地操作,果子洗净、分装、封罐、贴标,一气呵成。每一个环节前都有小黑板,标明本班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