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面对情报传递失败和军统愈发紧逼的双重困境,心急如焚。距离国民党计划的突袭行动不到十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他深知,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可靠途径把情报送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默静下心来,仔细梳理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人脉关系,试图从中找出能够突破困境的关键人物。突然,他想起了一个人——李达,李达在邮政系统担任要职,负责审查和监管往来信件与包裹,与陈默在一些社交场合有过接触,对陈默印象颇佳。
陈默意识到,邮政系统或许能成为传递情报的新渠道。虽然军统也可能对邮政有所监控,但相对而言,邮政每天处理的海量信件和包裹,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掩护。
陈默设法再次与李达见面,寒暄几句后,陈默装作苦恼地说:“李兄,我最近遇到点麻烦事。我有一些重要文件,需要尽快送到外地的一位朋友手中,但现在局势紧张,到处都在严查,我实在想不出办法,您在邮政系统工作,不知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李达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头顶闪过“陈默看起来确实着急,或许我能帮他想想办法”的词条,然后说道:“小陈啊,现在确实查得严。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我们邮政内部有一些加急的特殊包裹通道,审查相对宽松一些,我可以帮你把东西混进去寄出去。但你得保证里面没有违禁物品。”
陈默心中暗喜,连忙说道:“李兄放心,绝对没有违禁物品,就是一些生意上的重要文件。那就拜托李兄了,这份恩情我记在心里。”
告别李达后,陈默立刻着手准备情报。他将国民党突袭行动的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兵力部署、战略目标等,用极小的字体密密麻麻地写在一张薄纸上,然后将纸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放进一个特制的空心钢笔中。
为了掩人耳目,陈默还准备了一些看似普通的商业文件,将藏有情报的钢笔巧妙地夹杂其中,装进一个包裹里。
陈默再次找到李达,将包裹交给他,感激地说:“李兄,东西都准备好了,麻烦您帮忙安排寄出去。收件地址我写得很清楚,务必让我朋友尽快收到。”
李达接过包裹,点头道:“放心吧,小陈。我明天就安排寄走,应该几天内就能送到。”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