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太后,在皇帝外甥年幼的情况下临朝称制,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她明确反对诛杀这些宦官,不仅如此,还如同汉帝刘宏一般,对十常侍极为信任。
倘若何进直接动用北军五校的人马去诛杀十常侍,搞不好会被史书大书特书一笔“逼宫”,从而留下千古骂骂名。
而且,西园八校尉由十常侍之一的宦官蹇硕统领已久,蹇硕早已经掌控了其中一部分精锐力量。
虽然十常侍杀了蹇硕,还拿他的人头向何进表示投诚之意。
但谁也无法保证,那些被十常侍收买、渗透的将领届时不会倒戈相向。
因为,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那便是与何进同样是大将军的窦武!
窦武当年所面临的情况,与何进何其相似啊!
同样身为大将军的窦武,其文治武功比何进更强!
然而,在面对看似看似不堪一击的王甫、曹节等宦官时,即便强如窦武,最终也失败了。
窦武当年联合陈蕃准备诛杀全部宦官,却被窦太后阻拦,未能成功。
这与何进今日的处境简直如出一辙!
但是,窦武当年并没有征召外兵入京,而是和当时“北军五校”之一的步兵校尉、自己的侄子窦绍率领数千士兵讨伐宦官。
而宦官们则以少府周靖、宦官王甫率领虎贲、羽林等宿卫数千人,便轻易地顶住了他们的攻击。
窦武攻势受阻,一时急切难下,根本无法达成达成目的。
最终,窦武与他侄儿窦绍不得不率领北军五校数千人驻扎在都亭,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此时恰好“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率军回朝述职,被宦官们的花言巧语蒙蔽了。
他以为是窦武率兵造反,妄图夺取天下。
张奂对于外戚干政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勃然大怒之下,便选择加入了宦官一方。
于是,有了张奂数千精锐边兵的加入,宦官一方的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这才有了宦官王甫利用己方兵力上的优势,得以对窦武的部下施展了攻心之计,瓦解了他们的斗志。
还拿出了窦太后的“懿旨”,指明窦武是作乱犯上,意图谋朝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