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胜一如既往的地里跑,社里跑,工地上跑。海峰个子抽了不少,越来越像个大孩子了,和李卫东站到一起,个子也快不相上下了,张姥姥说海峰随舅舅,早长。
云霞变化也挺大,脸色红润了不少,个子虽然没有海峰抽的快,但是也长了不少,起码像个正常的十三岁姑娘了,不,翻过面,她已经虚岁十四了。
这两天,村里又隐隐约约冒出一股风来,好多人都要进城去工厂里做工。
这天中午吃完饭,张凤花摸摸肚子和刘长胜打商量,也该打算了,丰收村的地一共就那么多,且不说还有在此地落户的知青,光是本家人都不好说。
他们家算是人口少的,也有家里人多的,七八个孩子都是常见。
刘长胜闷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张凤花也不催他,她是知道他的不容易的。
转口又说起了孩子,“这几天海峰一直吵着说腿疼,也不出去跑了,这下子得好好学习了,在家里我看他还能翻出个天不成。”
又说,“云霞最近也长个了,好歹是比那时候强了,你看看,我养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张凤花手里缝着小衣服,嘴里说着不停,刘嫂子最近也来的勤快些,讲了好些八卦来听。
捡了些男人能听的,说给刘长胜解闷。
刘长胜也时不时回应两句,笑几下。
这边云霞和海峰就没有那么闲了,他们开学了。
宋老师走后,学校老师更少了,里里外外六个年级,好多老师都是共用的。
云霞和海峰上的是六年级,上完这一季,就要上初中了,到时候他们会离开家到镇上去。
云霞是想过上初中的,但是海峰没想过,他想的是六年级上完就去找周岩去,他更喜欢赚钱。
村里热闹了整整一个月,终于结果下来了。
和刘长胜夫妻俩预想的差不多,他们家的地,就那么多。
本来村里的意思是家里有老人的,将来老人会分地给下面儿孙,所以基础上就少给些,已经分家的,就按正常人头给。
四月里海峰过生日,小孩家没有办生日的,通常就给煮碗面条,或者煮两个鸡蛋算是完事儿。
哪知海峰面子大,这天张家小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