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扬对于人心的洞悉,已经称得上炉火纯青。
看到这些商人的反应,就明白他们的心理。
“诸位都清楚玻璃的利润有多么巨大,之后,想必是要全力扩大生产能力,早日生产出玻璃之物,与其他地方的商人交易。”
“正,正是如此。”
大家略感奇怪,陛下怎么对他们的经营细节也要过问?
郑天帆再次先开口询问。
“陛下莫不是想要让我们吸引南方而来的流民,让他们为各家商会做工?”
张子扬瞬间对此人刮目相看。
刚刚的“喊价”,代表了此人的魄力,而现在主动开口相询,证明了此人的眼界已经超过了一个商人的层面。
“正是如此!南方流民涌来京城,必须要等到南方水灾过去,而且再次安定之后才能返乡。”
“那可是数以万计的流民,若只是靠朝廷和你们所捐的粮食来养活,那可是无底洞,最好是能让他们在此做工,有利钱可赚。”
“哪怕工钱低一些,至少也能安稳生活,那便不至于流落为寇。”
郑天帆慨然道:“陛下放心,能让流民安稳度日,免致沦落为贼,对于我们商家也是大有好处,便是陛下不说,我们也应该尽一份心力的。”
张子扬微微一笑。
假如自己没有提出让他们有利可图的玻璃生意,恐怕郑天帆便不会有这一番说辞了。
但是,人家对自己如此配合,他当然不能当面打脸,而是对他的“善意”表达了赞扬。
其他商会都明白郑天帆最是擅长揣摩上意,赶紧跟着他的说法一起表态。
或许天宇商会在陛下那里赚到了好感,拿到了最赚的利益,至少他们也要在后面喝到汤嘛。
而且,正如郑天帆所说,假如那数以万计的流民真的落草为寇,对于商路的破坏将难以估计。
他们也听闻北方边塞有压力,朝廷的兵员恐怕也要优先调至北方,防范异族,那什么时候可以平定流寇,更加遥遥无期。
现在依着陛下的意思,收容他们做工,既能讨好陛下,又能减少未来的流寇,一举多得呀。
张子扬看到众商人如此识时务,特别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