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心里有些复杂。这段时间里,其实两人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很多次了争执。封衡和夜将宇坚持认为这些行动不应该瞒着孩子们,应该在他们可以坦诚的最大范围内将信息尽可能真实地传递给这些孩子。
但是萧怜青和张寒竹则认为让他们看到结果才是最好的。一点一点拆开未知的盒子,一点一点去刺破真相的过程太痛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主动探索真相的代价。那种滋味,是萧怜青和张寒竹都承受过的。与其放任那群孩子漫无目的地探索这些事情,不如直接接受那个最直观的结果。
秦若阳始终是中立的。他并不执着于走哪条路,做哪个选择,而是认为适合每个孩子性格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对凌允辰,他性格坚强,而且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太多的真相,所以秦若阳不但把他拉作自己人,甚至还变本加厉的培训他,要让他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而面对心理状态不太稳定的叶逸辰,秦若阳始终是宽容、引导、照顾的。在这两年时间里,没有人能想到他可以恢复成了这个模样。叶逸辰就像是一株已经被宣判死刑的花,其他人都抱着“能有一点价值就用一点”的心态,而秦若阳则一直坚信他能恢复。他做最一意孤行的爱花人,一点一滴都那么仔细,让那朵花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并且开成了所有人都惊艳的模样。
萧怜青想,这种因材施教恐怕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可惜其他几个人都不再年轻,面对被影响的小辈,总不自觉带了某种怜悯的情感。而唯独秦若阳是真的把他们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对待的。
——他是个好老师,简直是“为人师表”这四个字最好的呈现。放在古代,必定是桃李满天下、十里八乡都争相拜访的仁师。
萧怜青很敬佩他。这种事他是做不出来的,还是交给这种有活力的年轻人吧。只是,偶尔,秦若阳的举动和封衡的话语也会让他有些犹豫。瞒着他们做这样的事情真的对吗?他其实没有那么在乎这些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他知道当血淋淋的真相来临的时候,当事人怎么想,有多难受、多绝望、多崩溃,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反正,不管多残酷,到最后都会接受的。
于是,他再一次选择了一意孤行。
一辆黑车开到面前,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