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生娃后和离:夫人你为何这样 > 第5章 可真穷啊(2/3)
模样呢,老三就带回来一个说不清是好是坏的消息。

    娶妻肯定是好的,就是这妻竟是县城里宋员外家的独生女儿。宋员外她知道,农闲时挑菜去县城里走街串巷,县衙边上的一处宅院就是宋家。

    但王氏第一个反应是愧疚。

    老三快十九了,老大老/二这个年龄的时候,孩子都在媳妇肚子里了,到他这却是连个媳妇的影子都没有。

    王氏可不记得小儿子多花的学费纸笔钱。

    读书明理,当初每个儿子都送去前山村老秀才那里读了几天书,偏只小儿子被留了下来。

    儿子是读书的料,做父母的还能不理会?哪个乡下老妇不想做宰相娘?老/二媳妇不也是为着这个闹腾?

    至于这桩婚事,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懂,明知在聘礼上会有些为难家里还开了口,那就是真喜欢真想娶。

    县令夫人做媒人,王氏也没有士农工商的弯弯绕绕——吃饱肚子才几个年头,还瞧不起富贵商户?而且正如儿子所说,将来若真有考取举人功名那一天,有个有钱的老泰山,也不必为了赶考的盘缠银子给旁的地主豪绅多好得脸色。

    她听说过,邻县头些年出了个举人老爷,中举的好消息传到家门的同时,个富贵员外就带着银两田地和貌美丫鬟登了门。

    当时让多少人羡慕啊,一传十十传百的,结果没过上两年呢,那举人身上的功名竟被撸了干净。似乎是为着他身上挂着太多地主的田地,能免税赋,让朝廷收不上来钱了。

    当时她就想了,商人多精怪,还能白给你银子不成。

    可老泰山会。

    宋员外家人口简单,本人名声也不错。

    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王氏节俭到抠搜,在大事上却绝不含糊,第二天就回娘家把三两银子的欠账要了,手头上就有十六两银子。

    十两银子做聘礼,算是图个十全十美;三两银子办个有三个大荤的酒席,儿子中秀才多长脸的事。娶妻立业,双喜临门值得把肥鸡鲤鱼和肘子都摆上桌。

    二两银子给全家老小都做身细布衣裳,半两银子置办些新的瓷碗筷子。

    王氏又算了一遍算过无数遍的账,再次确定手头上确实就剩了不到二两银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