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入空间中喝了两口长生泉水,恢复了片刻,又打理了一番空间,这才出了空间,去厨房洗漱完后,吃完早餐他也去了机器厂。
机器厂车间,王工召集了厂里丰富经验的机械工程师,工艺师和技术工人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小组。
冷清秋也全程参与其中,和大家一起讨论方案,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材料的选择,按照林平安和冷清秋的设计,这款柴油机需要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以保证其在高强度运行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但这种材料在市场上并不常见,而且价格昂贵。
实验小组的成员们四处打听,联系了多家材料供应商,都未能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材料,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提出可以尝试对几种材料进行配比改良,或许能够达到类似的性能。
于是大家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材料试验,他们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的工作着,对不同比例的材料进行熔炼,锻造,测试,记录下每一组数据。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调整,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配比,然而材料问题刚解决,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又成了新的挑战,四缸发动柴油机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其精度要求极高,普通的加工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机械厂现有的高精密度加工设备,再加工某些特殊形状的零部件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冷清秋和王工带着技术骨干们跑了好几家同行企业,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工艺,回来后对厂里的加工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级。
同时技术工人们也在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手艺,通过反复的模拟加工和优化数据,逐渐掌握了高精密度零件的加工技巧。
零部件的加工完成后,便进入了装配环节,这是一个考验团队协作和整体把控能力的阶段,每一个零部件的安装顺序位置和拧紧力度都至关重要,实验小组的成员们按照图纸设计,小心翼翼的将一个个零部件组装起来,在装配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设计与实际装配间的细微差异,不得不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了微调。